【芙蓉國評論】譜寫“湘”當精彩的產業轉型新曲
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《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》,為推動高質量發展、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指引。
作為制造業強省的湖南,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經之路,更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。站在中部崛起新的起點上,湖南只有以科技創新、數實融合、人才保障為旋律,才能譜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曲。
唱響科技創新“主打歌”,產業轉型加動力??萍际堑谝簧a力,創新是第一動力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離不開科技投入,要依靠科技進步改進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。一要創新基礎理論研究。圍繞傳統產業的核心技術,加強科技攻關,研究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,解決傳統產業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有待提升的現狀。二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。要以需求為導向創新科學研究,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生產力,及時將創新成果運用到產業和產業鏈上,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、產業強、經濟強的通道,從而實現傳統產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的升級。三要創新生產效能提升。瞄準產業高端化,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,通過科技的投入,改進傳統產業的生產技術、工藝流程和產銷方式,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,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。
唱好數實融合牌“同頻樂”,產業轉型增魅力。堅持以“數”賦能,方能乘“數”而上,數實融合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“強引擎”,更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“催化劑”。一要以數筑底,夯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根基。加快5G網絡、數據中心、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立足湖南實際,將數字技術應用融入輕工紡織、綠色礦業、現代石化、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發展各領域全過程。二要以數加持,著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未來。聚焦產業數字化發展需求,開展傳統產業新標準攻關研制,做好關鍵標準超前布局,推進電子信息、互聯網等基礎產業標準制定,完善行業標準,為湖南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供持久動力。三要以數賦能,挖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潛力。運用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,改造重塑生產流程,為傳統產業注入裂變基因。研發端要通過大數據分析研究,推陳出新持續優化提升產品及服務。生產端要運用新技術提質增效,實現制造效率、質量等級與環保效益的多重提升。
唱足人才保障“協作音”,產業轉型添活力。眾力并則萬鈞舉,群智用則庶績康。做好“后繼有人”這篇文章,對湖南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至關重要。一是立足產業靶向引才。緊扣現代產業體系,聚焦優勢產業集群和“卡脖子”技術,制定人才培養計劃,大力實施“芙蓉人才行動計劃”和“三尖”創新人才工程,培育有效支撐產業升級和動能轉化的高素質人才隊伍。二是協調合作高效育才。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育才,支持高校、科研機構、企業、產業園區發揮各自優勢,聯合建設高等研究院、重點實驗室、協同創新中心等,促進教育鏈、人才鏈、產業鏈有機銜接、深度融合。三是釋放活力科學用材。建立以創新能力、質量、實效、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,完善薪酬體制和培養機制,給予人才更大技術、經費自主權,激發人才干事創業活力,為湖南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供持久的人才保障。
凱歌而行,不以山海遠,乘勢而上,不因日月限。湖南向“新”前行,是一項拼意志、拼定力的任務。只要發揚“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”的奮斗精神,定能構建起4x4現代產業體系,讓湖南現代化產業順勢騰飛。(王彬)